2014年5月3日星期六

台灣綠島:詩意的小島 生靈的樂園



 “這綠島像一只船,在月夜裡搖呀搖,姑娘喲,你也在我的心綠島民宿海裡飄呀飄。”這首被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曼妙歌曲,唱進了多少人的心田,又帶給人多少遐思與慨嘆。盡管曲子裡唱的並不是真正的綠島,可人們的思緒總是不由自主地飛到那個詩意的小島。

  從台東坐船一個小時,便到了傳說中的綠島。一下船,燦爛的陽光熱情地包圍你,迎面吹來柔和的海風,讓人愜意無比。舉目四望,目光所及都是藍天、碧海,開闊自在。綠島四周被裙狀珊瑚礁圍繞,再加上臨海高峭的台地崖,經海水侵蝕,岩石嵯峨雄偉,景色渾然天成。

  綠島不大,曾叫火燒島,面積只有16。2平方公裡。繞行全島,行程不過18公裡,島上人口也不過3000人。到了晚上,家家夜不閉戶,就連停在院門口的機車也是隨意一擱。初來乍到,總要給借來的電動車上鎖,生怕丟失,這時民宿老板老李溫情地說道:“不用鎖,不會丟的!”

  騎行在環島公路上,俯瞰海水拍岸,感受浪花飛濺的溫度。不知不覺,頭頂上的太陽已被暮色籠罩,在雲縫裡灑出溫暖的光芒。看著夕陽西下,被溫柔的海風吹拂著,仿佛夢一般。我小心翼翼地趕夜路回民宿,在這個沒有光污染的世界裡,在這個離島靜謐綠島的夜晚裡,頭頂上閃閃發亮的星星,在天空畫出一條美麗的光帶,溫柔的光芒輕輕撫摸著我的臉龐,一切都那麼安詳、寧靜。

  老李說,這裡不設路燈是為了保護海島上的生靈,擔心光污染會影響它們的棲息環境。在綠島,除了溫情的民宿、刺激的浮潛、清爽的海洋溫泉外,在我看來,要說這裡最耐人尋味的莫過於島上住戶與生物群的“友愛”相處了。

  綠島的梅花鹿很有名,老李拿上手電筒,載著我們夜探梅花鹿去。原先,梅花鹿是台灣最尋常不過的野綠島住宿生動物,只因為棲息環境被破壞,數量越來越少。綠島開放旅游後,紛至沓來的游客,更是嚇得梅花鹿不敢白天出動,不得已過上了“夜貓子”生活,倘若沒有當地人引路,恐怕很難見到它們的身影。

 保護生態,為了海島的明天

  海島開發與生態保護看似一對矛盾體,但有時也並不盡然。

  美麗的落日晚霞,綿長的白沙海灘,形態各異的礁石岸塢……這風光旖旎的海島風景,總是令人們怦然心動、趨之若鶩,而又流連忘返。

  綠島,一個面積僅有16平方公裡,住有3000多居民的台灣小島,每年卻迎來不下綠島旅遊於30萬人次的游客前來觀光。觀光效益上去了,卻也給開放中的綠島帶來不小的生態壓力。綠島居民最不能容忍的一件事就是:“拾起經濟效益,扔掉生態效益。”於是,保護海島成為了全民行動,各式各樣的措施層出不窮:島上見不到一處酒店大廈,有的只是星星點點的民宿;分片分期分批適度捕撈,保持漁業的可持續性;設立梅花鹿保護區;推行綠色騎行等等。

  在開發開放中保護脆弱的海島生態,綠島先行了一步。近年來,“海島開發”成為在大陸頻頻亮相的熱詞,引起了兩岸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如何有效開發開放海島,又不造成生態破壞,又如何讓游客與海島上的動植物“友愛”共處,已經成為當前海島開發的重要課題。

  業內人士指出,海島是稀缺性的重要戰略資源,它的生態敏感性較強。因而,在開發開放海島中,保護海島自然資源及其生態環境應是首要的任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