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個黨員志願村服務站服務群眾
建立志願黨員服務站,搭建“一線”工作平台。按照創先爭優活動中黨組織創建“五個好”和黨員爭當“五帶頭”要求,鄉鎮(街道)一級建立以黨建辦為中心的黨員服務站,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為服務站站長,組織委員為具體負責人,機關黨員為服務站成員,主要提供宣傳講解相關法律法規、落實各項專款、幫扶困難黨員及群眾等服務;村(社區)一級在人流量多的老年活動中心、社區居委會、村委樓、黨員家中建立黨員服務站,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為服務站站長,村(社區)兩委成員及黨員為服務站成員,主要提供落實農村各項政策、幫扶困難黨員群眾、帶領農村發展致富、協調解決農村矛盾糾紛等服務。
發揮黨員作用,提供“面對面”服務。以黨員服務站為平台,黨員積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服務農村,服務群眾。一是開展“民情大走訪”活動。鄉鎮(街道)黨員服務站要求黨員幹部每月至少走訪群眾2戶,村(社區)黨員服務站要求黨支部班子成員每月至少走訪3戶,有一定服務能力的黨員每月至少走訪1戶,黨員幹部及時做好“民情日記”。活動以來,全縣黨員服務站黨員走訪群眾4171戶,記錄“民情日記”2398篇,收集整理群眾意見建議713餘條,聲寶服務站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557件。二是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結合“結對共建、爭創佳績”主題實踐活動,黨員服務站對生活困難群眾進行摸底調查,根據不同類型,確定“技術扶持”、“資金幫助”、“其他幫扶”三個層次對象,組織黨員與困難群眾結成“1對1”、“1對N”、“N對1”的幫扶對子,簽訂“幫扶承諾書”,要求黨員定期對幫扶對象實行幫扶,解決困難群眾生活生產問題。
全縣結成幫扶對子1027對,共落實幫扶資金47萬元,提出增收致富點子600多個,組織勞務輸出230餘人,參加農技培訓869人。三是開展“公開接訪”活動。在公開欄、人口密集處公開服務熱線電話、值班人員名單及聯繫方式,每月規定一天為接訪日,邀請上級相關負責人現場辦公,收集現場不能及時處理的問題,及時與上級交流溝通,幫助解決,做到訴求有渠道,事事有回音。北壁鄉黨員服務站開展“有事請找我”為民服務活動,在人口集密集處製作了11塊“有事請找我”便民服務牌,規定每月15日為集中接訪日,為來訪辦事群眾提供方便,已解決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鄰里糾紛、勞動就業等各種問題97件,接受群眾諮詢172人次,上門服務35次。全縣各服務站集中接訪群眾1500多次,接待群眾7000多人,及時處理各種問題600多件,未能解決上報上級的300多件。
健全管理機制,確保高效運行。一是建立領導點評機制。建立“民情日記”台帳:黨員幹部在入村走訪時,每人攜帶一本《民情日記》,主要記錄入戶走訪、民情懇談情況,重點記錄梳理的問題或訴求、解決或答复情況、向群眾反饋和群眾滿意度情況等;建立群眾滿意度台帳,群眾在辦理事情后,對服務滿意度進行評議,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項。上級領導結合“民情日記本”、群眾滿意度台帳,每季度對黨員服務站工作進行考評。目前,全縣已點評了137個黨員服務站,點評了2219名農村黨員。二是強化考評成果運用。結合創先爭優評選表彰,把黨員參與黨員服務站工作的考評結果作為“十佳結對共建好搭檔”、“星級黨員示範戶”、“十佳黨建示範點、十佳黨員先鋒崗”等活動評比的重要依據。
同時,對作用發揮不到位、解決問題不及時、群眾滿意度不高的黨員由鄉鎮(街道)、村(社區)支部書記進行談心,了解情況,幫助尋找自身不足,並要求限期整改。三是注重典型宣傳。深入挖掘和總結農村工作中先進典型人物,歌林服務站總結好做法、好經驗,充分運用廣播、電視、互聯網、遠程教育網絡等宣傳資源和簡報、宣傳欄、黑板報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先進典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用身邊人激勵身邊人。目前,全縣開展“向學習徐賽云同志學習”活動,激發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履職盡責創先進、立足崗位爭優秀、服務“環三”當先鋒的昂揚激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