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5日星期五

3至4成的成年人常被失眠困擾

3至4成的成年人常被失眠困擾

  失眠應及時就診
“明顯感覺到有知識、有文化、有好工作崗位的人群患失眠的比例越來越高。”昨日,第三醫院睡眠障礙門診負責人姜雪松醫師介紹,該門診每天就診20—30人,年齡集中在40—60歲,而該年齡段正是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
姜雪松表示,如果一個人夜晚躺在床上半個小時還不能入睡就是失眠,另外,睡眠不沉,一夜會頻繁地醒來導致第二天工作學習沒有精神,也是失眠的表現。 “其實大多數人一生中都會受到失眠的困擾,比如突然遇到興奮或痛苦的事情,或者更換住所、改變生活習慣等,這些失眠多數通過自我調整可以消失,但是如果每周連續三天以上都處於失眠狀態,並且持續一個月,就應該去醫院看看了。”
據了解,失眠如果長時間沒有得到調整或治療,有可能會導致抑鬱、焦慮、記憶力下降、無法勝任工作。此外,是身心疾病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長期失眠可使軀體疾病加重,甚至導致高血壓、胃潰瘍等。
  助眠首選並非藥物
“失眠患者常常對自己的失眠伴有焦慮和恐懼感。”姜雪松說,大部分失眠者夜不能寐的原因主要來源於心理、身體和外界的環境因素,但在慢性失眠人群中,三分之二的人因情緒問題致使失眠長期化。
對於失眠症,必要時可採取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但最重要的還是改善不良的睡眠行為。姜雪松介紹,如果15-20分鐘睡不著,應該離開臥室,等有睡意時,再回到床上。同時,要放棄“每天都要睡夠8小時”等錯誤認識。
“越是失眠的人越是特別看重作息,因此每天會為此焦慮。”姜雪松提醒,額外增加睡眠壓力還會迫使失眠者給自己強加睡眠意念。其實,這是對睡眠要求過高。這樣做的結果導致睡眠節律很不穩定,這種不良睡眠習慣一旦形成,將使失眠長期化。
市第三醫院的祝雲龍醫生認為,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睡前應盡量不要想過多事情,避免喝茶、喝咖啡或長時間看電視等引起精神興奮。同時要注意每天按時入睡,休息環境要安靜舒適,多保持舒暢心情,每天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睡覺時最好以右側臥位進入睡眠。晚上不睡覺就不要上床,以獨坐或閱讀等方式等待睡意。長期失眠的患者可採用睡眠剝奪法,即讓自己盡量少睡,等有睡意了再上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