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星期一
電子回收加工地的污染物嚴重超標
貴嶼曾因污染嚴重,被一些國外媒體稱為“世界最毒貴金屬回收的地 方” 。 貴嶼鎮旁,農民在田裡種植了一些水稻。“這些都是外地人種植的,土壤含有重金屬,產出的稻米本地人不敢吃,都拿來喂豬。”當地人說,至於這些豬最後賣到何 處,讓誰吃了,那就不清楚了。為減少污染對人體的危害,貴嶼人采取“上風上水”的方式居住。“這裡的樓房一般有四五層,一層二層做加工車間,三層以上才住 人。”當地人解釋,因為污濁的浮塵離地面一兩米左右,住在底層會吸入太多的廢氣。
這幾年,貴嶼鎮開展過多次大規模專項行動,銷毀用於加熱電路板的煤電子零件回收爐800多個,查處取締通過酸洗提取金、銀的加工點80處,現在的環境情況比過去好了很多,但仍存在問題。隨著執法人員來到一個酸洗加工點。在一條小廢五金回收溪旁,只見一個簡易工棚前排列著下腳料回收20多個大塑料桶,裡邊裝著已經分解出來的塑膠回收青黑色銅水,有幾只桶還向外冒著大量黃色濃煙。加工點老板說,這已經是提煉黃金的最後一道工序了,酸洗用的是強硝酸,整個加工過程只要不到4個小時。在現場呆了20多分鐘,就感到胸悶、惡心,真不知道沒有穿戴任何防護裝備的工人是如何堅持工作的。
“由於大量的加工企業都是小作坊,技術水平低,加之行業不規範,污染問題防不勝防。”張楚豐擔憂地說,“以酸洗為例,加工人員都是‘游擊隊’,政府白天打擊,他們晚上偷著干,甚至跑到湖南、江西、廣西的深山老林裡干。”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