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4日星期三

職業工會參與職業病防治有哪些模式?



從市總職業工會了解到,職業工會參與職業病防職業工會活動治工作模式主要包括:源頭參與建立政府部門、職業工會組織和用人單位代表組成的職業病防治工作三方協調機制;健全職業衛生綜合管理機制、推動區域性職業衛生專項集體合同、規範集體合同中勞動安全衛生專章或簽訂職業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中小企業職業工會組建“聯合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開展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等。

職工懷疑患上職業病如何維權?2009年7月,28歲的小黃應聘到某當操作工,勞動合同約定月薪為1200元。去年1月8日,入職僅半年的他突然暈倒在車間。他到檢查,確診為病毒性肝炎。因沒錢住院,他返回老家休養。至去年3月份他才回到,然而卻被告知:因他曠工時間過長,已將其辭退,小黃則懷疑自己的病情與從事的工作有關。但由於不願意配合進行作業場所是否具有職業病危害方面的檢測,小黃不知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據了解,職工可以向企業索取相應工種有何職業危害、危害程度如何等相關資料,並要求企業提供每年的職業健康體檢結果。拿著這些材料,職工便可以到有資質的職業病防治機構進行體檢,進入職業病診斷程序。然而,大部分職工在申請職業病診斷時,拿不到檢測報告等材料的。在這種情況下,小黃可以通過職業工會進行維權,職業工會將聯合有關部門對小黃的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監測,如果他被診斷為職業病患者,職業工會將聯合勞動、衛生等有關部門參與對小黃的維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